三、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的四个细节
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很多家长仍然很迷惑:我确实是按着专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去做了,可是为什么与孩子沟通的效果还是不好呢?很多家长开始怀疑这些方法是否有效。
其实,在很多情况下,并不是方法无效,而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忽略了一些细节,使孩子感觉不舒服,或者产生误解,影响了沟通效果,让孩子做出不愿意与家长合作的行为。
方法一:在唠家常中与孩子沟通——调味品效应
孩子与家长有说有笑无话不谈,这是亲子之间最理想的沟通境界。然而,很多家长却常常苦恼地说:“孩子不给我们沟通的机会!”
其实,不是孩子不给家长沟通的机会,只是家长不懂得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。在大多数家庭,每当孩子出现问题,家长才想起与孩子沟通。例如,孩子成绩没考好,孩子犯了错误,养成了坏习惯。每当这个时候,家长不是教训就是批评,孩子自然会关闭心门,不愿意与家长沟通。
提到与家长沟通,很多孩子说:家长与他们沟通仅限于学习,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说:家长与他们的沟通仅仅是教训和批评;还有些孩子说:家长根本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,正在关注什么,没什么能说到一块去的。
事实上,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每时每刻都在进行,家长不时地与孩子唠唠家常,就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相互了解,为亲子之间的感情增加调味品,使得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。有时候,看似家长与孩子说一些与家庭无关的闲话,其实,这正是家长运用心理学中的一种效应:调味品效应。
家长通过与孩子闲聊对其进行教育,可以有效地使孩子放弃戒备心理,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理念。当然,更重要的是,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,使孩子感觉不到一点说教的意味,不易引起孩子厌烦,更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。
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:在家庭教育中,家长无须刻意地去教育孩子,生活中的很多闲聊的时刻,就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机会。
家长可以利用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机会,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,了解他们最近正在关注些什么;
可以利用陪孩子一起散步的机会,告诉他们你的一些想法,让孩子更了解你;
可以利用睡前的几分钟,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爱他们......
方法二:倾听孩子的诉说——心灵减压效应
当孩子生气、伤心、害怕时,家长要通过恰当的方式,引导孩子把这些情绪宣泄出来,使孩子的心灵恢复平静。家长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,是帮助孩子正确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措施。在更多的时候,孩子向家长,并不是要求家长帮他们解决任何事情,这只是他们的一种发泄手段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他们会遇到很多令他们不愉快或伤心的事情,由于他们心理比较脆弱,这些事情容易转变成他们的压力,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选择有效的宣泄方式,如果他们通过诉说就能够使压力解除,那家长就不用给他们提任何意见和建议,仅仅是认真地听他们说就可以。但当诉说完之后,如果还有很多负面的情绪,家长就要帮孩子选择其他方式,如引导孩子做体育运动,做喜欢的事情等宣泄负面情绪。